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4-14
课堂搬到博物馆!南京这群娃带着“任务”触摸历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郝也 记者 舒越 / 文 施向辉 / 摄)将课堂搬到博物馆,是一种什么体验?4 月 14 日,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馆校合作揭牌仪式在南京市博物馆举行。

" 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同学们知道是哪六朝吗?"" 南京市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你心中的镇馆之宝又是哪一件呢?" 在博物馆内,南外仙林分校四年级的同学们有的身着汉服,有的举着相机,认真听讲解员讲述历史小故事,俨然一副副 " 小学者 " 的模样。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增了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国家科学课程标准(3 — 6 年级)研制项目负责人郝京华是该课程的主要推动者,她介绍:" 增设这门课是对我国学校教育弊端的反思——长期实行分科课程,学术性课程占很大比例,远离真实情境,学生在符号的世界里摸爬滚打。而在以教育先进著称的芬兰,可以看到老师整个上午都在带着学生拆自行车。"

郝京华和团队将《实施指南》中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三条内容主线 "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 具化成四大主题 " 亲近自然、走入社会、学会生活、触摸历史 ",通过向家长问计、教师选择、专家建议,初步筛选出 " 小学生必做的 60 件事 ",后来又扩充为 100 件事,并为这 100 件事设计了学习单和教师指导手册。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成为该项目研究的合作学校之一,从今年起开始推动执行 " 四年级必做的八件事 "。

" 参观地方博物馆,并找到自己所认为的镇馆之宝,是我和团队确定的八件必做的事之一。" 郝京华教授指出,这次参观地方博物馆活动,便是触摸历史版块中的内容。

" 在同学们对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带领他们来参观地方博物馆,并完成相应的任务,他们会学习得更加深入。" 南外仙林分校小学部教导处副主任李开斌告诉记者,这次全年级同学参观南京博物馆,每位同学都随身带着一张学习单。学习单上需要同学们写下 " 我心中的镇馆之宝 " 和理由,以及经过这次参观所了解到的历史人物故事。" 带着这样一种目标来学习,会发现同学们不再像以往那样走马观花地参观,而是更愿意去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

" 我小时候经常来博物馆参观游玩,但今天了解的知识比我以往知道的都要多。" 四(3)班于子轩说,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他发现家乡南京不仅现在很美丽,历史更令人回味呢!

四(2)班的曹伊米举着自己在博物馆老师指导下画的《明朝服饰知多少》小作品,开心地向记者介绍:" 冠是他的帽子,冠上的梁表示他的官衔大小,官服上有一块 40 厘米的织物,叫作补子,这可是人物身份的象征哦!"

记者了解到,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南外仙林分校已经做出的一些尝试,如在 " 校园一日实践 " 中,学生体验农场、食堂等各种校园服务岗位;在财经素养课程中,学生会尝试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挣钱;在德育系列课程中,学生要通过文明问候和表达感谢获得 " 笑脸贴 ";每学期的期末最后一周,老师带领学生开展 " 主题研究性学习 ",已经进行到第十一期。

相关标签

博物馆 历史 南京 学习 老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