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04-14
直击4000年前 | 在金兰寺遇见广州行政区内的最早“人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记者 潘玮倩 / 文 毕志毅 / 摄

近期广州考古的 " 重大发现 ",您可不能错过,它就是 " 增城金兰寺遗址考古发掘 "。金兰寺,在这个好听的名字背后,是一群 "4000 多岁的广州人和他们爱吃的东西 "。作为现在广州行政区域内出土的最早的、最多的人类遗骸,他们,以及他们的生活片段,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极大丰富了广州的文化历史底蕴。

驱车从广州天河,到达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金兰寺村北部的金兰寺遗址,要一个多小时。随着小丘陵和两三层灰白墙色的小独栋民居渐次出现,今天,2021 年 4 月 14 日,我们进入了一个具有珠三角典型韵味的村落。广汕高铁石滩段,在此经过。工程进行前,按照 " 惯例 ",考古队先进入其中勘探——

然后," 挖掘成果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在金兰寺遗址现场,对新快报记者这样表示。

金兰寺遗址位于增城区石滩镇金兰寺村北部县江河西岸,为珠三角平原北缘一处重要的史前贝丘遗址,是广州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史前遗址。本次考古发掘面积 800 平方米。

挖出的 " 古墓 " 居然有 44 个—— " 本次考古发掘面积 800 平方米。截至 4 月 13 日,发现墓葬 44 座。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 42 座,已清理 33 座,出土人骨 33 具,有两个为屈肢葬,其余为仰身直肢葬;战国墓葬 2 座,已清理 2 座,出土人骨 1 具,仰身直肢葬。另有柱洞 1168 个,灰沟 21 条,灰坑 43 个,水井 3 口,墙 1 处。出土陶鼎、陶豆、陶釜、石锛、石镞、青瓷碗等 183 件 / 套,以及贝壳、鱼骨、猪骨等标本 240 件。"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几具 " 增城金兰寺人 ",4000 多 " 岁 " 的他们,仰身、或直肢或屈肢,他们的姿态,在深黄色的土壤上,留下了与过往岁月的深切咬合,又如同刻画在泛黄纸张上的神秘笔划,正在等待后人的破译。

对于考古发掘来说,能挖出这种墓葬,意义其实是非常重大的。"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墓葬,是本次考古的最重要发现 ",易西兵在现场表示,此次发现,一是有助于我们研究 4000 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体质、食谱乃至去世和墓葬风俗,并能从中了解他们的 " 朋友圈 " 和 " 交往史 "。"30 多具人类遗骸的发现为开展骨骼及牙齿形态学、骨骼生物力学、古病理学、古 DNA 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对于研究和阐释中国华南史前时期古人类的微观演化以及中国古老型智人演化,厘清华南史前时期人群迁徙互动和生业方式转变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

其二,是可以进一步摸清金兰寺遗址的分布范围;第三,可以进行多学科的攻关联动,通过分析现场的动植物遗骸和土壤筛选,进行多学科研究复原。" 为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变迁、先秦时期环珠江口地区人地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出土了大量的贝壳,记者看到," 贝壳层 " 的厚度,至少有 10 厘米以上。密密麻麻、大小从拇指到半个手掌规模的贝壳,深嵌在湿润的、灰褐色的土壤中。成千上万个!大概在 6000 年前后,这里可能是一个海淡水交界的地方,是一个岛,到 4000 年前后,它可能就慢慢淤积成陆地。而这些贝壳,很可能是当时,当地人的一种主要食物,吃完了,就把 " 壳 " 都堆砌到这里了。天长地久,贝壳越积越多,四千年后,让我们发现了 " 他们原来爱吃这个 "!

而在发掘现场旁边的 " 小屋 " 里,考古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从四千年前到清代的出土文物,从随葬陶釜、陶豆(就是最原始的煮东西的器皿和装东西的器皿),到宋代的青瓷碗、清代陶砚滴,时代跨度之大、器形之丰富,让人诧异。

部分出土文物

新石器时代晚期石矛

为何 " 金兰寺 " 会成为历代人们都喜欢的生活和往生之地?

金兰寺这个好听的名字,又是怎样来的?

对出土动植物遗骸的研究,揭露了珠三角怎样的沧海桑田演变?

30 多具古人类遗骸,从 " 躺倒姿势 " 到 " 随葬宝物 ",又透露了怎样的历史风云?

请持续关注《新快报》进一步的追踪和深度报道。

相关标签

广州 珠三角 增城 文化 朋友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